赵玉芬科研成就科研综述赵玉芬发现了磷酰化氨基酸能同时生成核酸及蛋白,又能形成LB-膜及脂质体,提出了磷酰化氨基酸是生命进化的最小系统;发现了酰胺-核苷酸可以调控氨基酸成肽量,提出酰胺-核苷酸是生命出现之前的遗传密码调控肽合成的早期形式;发现真核生物体内存在大量的N-磷酸化蛋白,这些蛋白涉及到众多生理病理过程,为新药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发现了丝组二肽可以切割DNA、RNA和蛋白质,切割机理与生物化学中磷酸二酯键的水解类似;发明了合成丙谷二肽的新方法,并获专利授权,已实现产业化,获得原料药及制剂的新药证书;发明了合成抗癌药三尖杉酯碱母核的新方法;利用质谱技术研究了一系列磷酰化氨基酸、磷酰化小肽的裂解及重排规律,进行了蛋白质的序列分析以及生物大分子和有机小分子之间弱相互作用的研究
学术论著根据2019年8月清华大学官网显示,赵玉芬已在J. Am. Chem. Soc., J.Org. Chem., Chem. Commun.等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8部
出版日期名称作者出版社2016.03《前生源化学条件下磷对生命物质的催化与调控》赵玉芬著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01《磷与生活》赵玉芬编著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10《生物有机质谱》赵玉芬著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09《磷与生命化学》赵玉芬,等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4《龙门图解 高中生物》赵玉芬主编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06《科学丛书 生命起源与进化》赵玉芬主编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0《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赵玉芬,赵国辉主编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01《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著名科学家谈生命起源》赵玉芬主编;王文清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2《元素有机化学》赵玉芬,赵国辉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交流1996年以来,赵玉芬多次回到台湾,凭借师生和学术的联系,促成了厦门大学与台湾东海大学、成功大学结为姐妹学校;并成功地举办了4届“海峡化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医药发展研讨会”
承担项目截至2011年5月,赵玉芬作为课题负责人,负责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国家教委优秀人才基金等科研项目
时间项目名称项目来源2010.1-2012.12核酸与蛋白共起源—N-磷酰化氨基酸分子进化系统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万,主持人2008.1-2011.12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70万,主持人2006.3-2009.3基于高配位磷化学的蛋白激酶抑制剂设计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90万,主持人2002.1-2005.12新型人工核酸酶与核酸的相互作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0万,主持人2002.8-2005.8福建沙溪微生物资源在环境保护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70万,主持人科研成果奖励根据2019年8月清华大学官网显示,赵玉芬先后获得8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美国、德国、日本专利各1项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时间项目名称奖励名称1986年有机磷试剂在合成杂环化合物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N-磷酰化氨基酸的新性质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磷酰化氨基酸、小肽的合成及机理研究与波谱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正负离子FAB-MS在氨基酸、小肽及其混合物鉴定中的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氨基酸、核苷核糖的五配位化合物研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