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人科研成就科研综述徐如人对分子筛晶化机理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见解,首次应用高能电子衍射确证了液相内晶核的生成与结构,开发出了一系列分子筛液相导向剂(其中高温Y型与L型已获发明专利权);提出了ZSM-5晶化时模板分子的正电四面体模型;提出了晶化过程中自发成核与非自发成核两大类型的晶化动力学模型以及转晶机制
对新型无机微孔物的开发有重要贡献,首次合成磷酸镓、砷酸铝、砷酸镓、硼酸盐、钛酸盐、氧化锗与锗酸盐等6大系列全新微孔晶体60多种,将骨架组成元素由传统的Si 、Al、P扩大到Ga、B、Ge、As、Ti等,并打破了骨架的一级结构单元仅为TO4的传统观念,开拓了这一领域
他还开辟了一些新的无机合成路线,并已合成出一批全新的化合物,用水热合成代替高温固相合成路线,合成高纯均相的无机功能材料
学术论著截至2018年9月,徐如人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6部
出版日期名称作者出版社1987.08《沸石分子筛的结构与合成》徐如人等著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固体核磁共振》1991.10《无机合成化学》徐如人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Progressin Zeolite Science-A China Perspective徐如人、高滋、徐雁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2000.07《简明精细化工辞典》徐如人主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06《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徐如人,庞文琴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3《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徐如人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04《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徐如人,庞文琴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2《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上下》徐如人,庞文琴,霍启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2《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 第2版》徐如人,庞文琴,霍启升北京:科学出版社学术交流1980年以来,徐如人应邀多次到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进行讲学及学术访问,并与有关研究集体建立了协作研究关系
1984年他被聘任为南斯拉夫国际分子筛学术会议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应邀作大会邀请报告,此后依次被聘为第7届(东京)、第8届(阿姆斯特丹)、第9届(蒙特利尔)、第10届(联邦德国)国际分子筛大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或合成与晶化分会执行主席之一
1990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国际微孔晶体化学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并担任执行主席
科研成果奖励时间项目名称奖励名称获奖人员1985年分子筛晶化机理及杂原子分子筛的开发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87年分子筛的晶化理论及新型分子筛的研制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2年新型微孔晶体的研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醇体系中无机物的合成与晶化规律研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三维骨架微孔化合物单晶合成与制备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新型微孔晶体合成与新合成路线开发研究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2006开放骨架磷酸铝新结构类型的开拓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徐如人、于吉红、陈接胜、 庞文琴、李激扬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