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定科研成就

王方定科研成就主要研究方向研制了用于引发原子弹链式核反应的中子源材料1959年底,王方定和同事们开始了提取钋的化学实验,接着又开展了氚和氢化铀的试制工作

根据中子核反应的原理,通过其他途径制造中子源的研究工作也一个个紧跟着提上日程

最后归纳为三条研制路线,分别代号为:9501、9502和9503

为了加强力量、加快速度,王方定小组只做9501项目

9501项目包括轻核素制备、化合物制备、化学组成鉴定、物理状态鉴定、操作条件的建立等工作 

他们设计制造了专用的密封室、气体净化循环使用系统及气体分析方法

经过大量试验后,于1961年7月合成了所需材料

该项目投产的9501材料用于点火中子源获得成功,被多次用作核弹的核点火部件

在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原子弹的突破及武器化”项目中,王方定因是该部件的主要参加者,被列入该奖的光荣册

与该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获两项全国科学大会奖 

参加创建核试验的放射化学诊断方法王方定和同事们陆续成功地进行了中国第一颗空投原子弹、第一颗装有热核材料的加强型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原理实验等多次核试验的放射化学诊断,提交了放化诊断报告

建立了多种分析方案,测回收系数、测当量、测中子、测气体等,以适应单一原子弹、不同裂变材料原子弹、加强型原子弹、氢弹原理、及全当量氢弹等试验的要求 

学术论著王方定. 聚变化学及用放化方法研究高能中子核反应[J]. 原子能科学技术, 1982, 16(3):357-357.平佩贞, 王方定. 锆在HNO_3-HDBP-煤油体系中的萃取行为[J]. 原子能科学技术, 1984(2):207-207.孙建国, 郭景儒, 王方定. 热中子诱发~(235)U裂变中~(88)Y独立产额的测量[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1986(00).齐占顺, 张丕禄, 王方定,等. ~(252)Cf自发裂变产物碲化学行为研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1987(00).张艳玲等著. 中国核科技报告 CNIC-00421 IAE-0079 252cf自发裂变电荷分布研究 133mTe和133gTe分累计产额测定[M].张艳玲, 李学良, 郭景儒,王方定,等. “~(99)Mo-裂变产额值法”测定~(252)Cf源的有效裂变率[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1989(00).赵欣, 李学良, 郭景儒,王方定,等. ~(252)Cf自发裂变电荷分布研究——~(127g)Sn和~(128)Sn累计产额测定[J]. 中国核科技报告, 1990.张艳玲, 李学良, 王方定,等. ~(252)Cf自发裂变电荷分布研究——~(133m)Te和~(133g)Te分累计产额测定[J]. 中国核科技报告, 1990(S4):27-28.王冬梅, 郭景儒, 王方定,等. 应用~(252)Cf溶液刻度SSTD的效率因子[J].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1991, 13(2):107-107.王冬梅, 张春华, 唐培家,等. 24.4keV中子诱发~(235)U裂变的产额测量[J].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1991, 13(4):237-237.贾永芬, 王方定, 张丕禄. 1.6 锝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研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1995(1):148-149.张安运, 胡景炘, 张先业,王方定. N,N-二乙基羟胺与亚硝酸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研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1997(00):122.张安运, 刘鹰, 王方定. 羟胺与Pu(Ⅳ)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研究[J]. 应用化学, 2000, 17(2):138-141.朱志瑄, 贾永芬, 王方定. 硝酸介质中锝与肼的反应研究[J].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03, 25(3):129-129.成果奖励截至2015年12月,王方定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