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国河科研成就科研综述沙国河于20世纪60年代从事硼烷合成、气相爆震波及高温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建立了中国首台化学激波管
20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微波吸收材料,满足了国防急需研制成功连续波和脉冲氟化氢化学激光器,进行了激光与靶面作用研究,给出了激光支持爆轰波传播及等离子体屏蔽的清晰物理图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激光化学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基础研究中,发展了激光双共振多光子电离光谱技术,研究了分子激发态碰撞传能的机制、倾向规则及取向变化规律
20世纪90年代,沙国河作为863-410强激光主题专家组专家,根据出光的动力学过程,通过概算,正确地比较了连续波与重复脉冲激光的破坏效果,提出了发展连续波氧碘激光的技术路线
沙国河与同事的“碰撞传能中量子干涉效应”研究,被选为1997年国际“戈登”会议中心主题,并应邀作大会报告
他领导完成的创新成果“分子碰撞传能中的物质波干涉现象”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并当选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论文著作根据2020年3月何梁何利基金会网站显示,沙国河先后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了论文百余篇
科研项目时间项目名称备注2007-07--2011-12复杂体系的反应动力学主持,国家级2010-01--2011-12热补偿法改善激光腔镜热变形研究参与,部委级2009-01--2011-12氧碘化学激光原料研制参与,部委级2010-09--2011-08热补偿法改善激光腔镜热变形的探索研究参与,市地级2011-01--2011-12自发拉曼光谱法同时测定单重态氧产率、氯气利用率和水气含量的研究参与,市地级 科研成果奖励根据2020年3月何梁何利基金会网站显示,沙国河先后获得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以及1980年国防科委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等共8项
时间项目名称奖励名称1999年双共振电离法研究激发态分子光谱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7年双共振电离法研究激发态分子光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