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圻科研成就

刘云圻科研成就科研综述刘云圻主要从事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包括π-共轭小分子、高分子和石墨烯;以及这些材料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包括场效应晶体管和分子器件

总结发展了高性能分子材料的设计思想,提出了性能调控的新方法,发现扩展π体系是实现高迁移率的重要途径,合成了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新型π共轭分子材料

首次提出了液态铜催化剂生长石墨烯的概念,获得了高质量单晶石墨烯;制备了第一个氮掺杂的石墨烯,实现了对石墨烯电学性能的调控;开拓了在介电层上直接生长石墨烯的新方法

揭示了界面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发了新的溶液法加工技术,实现了器件的多功能化,扩展了分子器件的应用范围

 学术论著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官网显示,刘云圻已发表SCI论文600余篇,他人引用3万余次,h因子大于90,出版专著两部及17章节

 学术交流截至2019年9月,刘云圻已在中国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大会、邀请报告150余次

 时间学术活动名称举办地2012年9月第四届“化学科学与社会高峰会议” 美国2015年8月第十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研讨会 北京2016年10月材料前沿学术研讨会 北京2017年1月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召开2017年化学所学术委员会和分子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会议 北京2017年7月中国材料大会2017暨银川国际材料周 宁夏2017年10月中国化学会2016—2017化学学科发展研讨会 北京2018年10月第十一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 青岛2019年4月第五届全国分子材料与器件学术研讨会 南昌2019年7月中国材料大会2019 成都2021年7月中国材料大会2021 厦门2021年7月第三届全国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3)会议 兰州2021年9月202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北京2021年10月第三届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 武汉2021年10月第16届国际薄膜晶体管会议 上海2022年7月第四届全国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会议暨第二届柔性印刷光电材料与器件国际会议 长沙发明专利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官网显示,刘云圻已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0余项

 时间专利名称专利申请号2006年11月22日磁场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 200610114717.42008年05月29日掺杂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200810113597.52008年09月11日并六噻吩及其衍生物和它们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200810222217.12008年09月11日苯乙烯封端的并四噻吩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200810222218.62011年06月09日材料的图案化方法 201110154332.12011年11月22日N,N’-二烷基-14H-苯并[4,5]异喹啉并[2,1-a]萘嵌间二氮杂苯-14-酮-3,4,10,11-二酰亚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201110373560.8科研奖励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官网显示,刘云圻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等奖项

 时间获奖项目奖励名称1994年LB膜结构与性能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6年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基本物理化学问题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7年低维纳米碳材料的可控生长及其电学性能研究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9年石墨烯的可控生长及其性能调控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