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强科研成就

林国强科研成就科研综述林国强早期参与昆虫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研究,成功地用于家蚕生长调节和增丝;从事昆虫信息素的微量结构鉴定及合成,发现雌棉红铃虫在交配后释放抑制剂来阻止再次交配的现象;鉴定了大袋蛾、桑毛虫和桑尺蠖性信息素等新结构,并合成了多种手性信息素化合物;鉴定了五类透翅蛾的多元信息素体系,证实了松干蚧和库蚊产卵等信息素的手性识别现象;与兄弟单位合作开展对棉红铃虫、红铃虫等害虫的防治与监察

 学术论著据2022年9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官网显示,林国强已发表学术论文逾245篇,撰写中国国内外学术著作4部,其代表论著有《手性合成—不对称反应及其应用》《手性药物—研究与评价》等

 发明专利据2022年9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官网显示,林国强拥有授权中国专利40项,美国专利1项,PCT3项,实施转让10项

 时间专利名称专利号2003年一种从L型取代苯丝氨酸酯制备D-(-)苏式-2-恶唑啉衍生物的方法 ZL97106492.X2003年3月5日外消旋奥硝唑的酶法拆分方法 CN1400312A2003年3月12日高比旋度的左旋亚叶酸钙及拆分方法 CN1401647A2004年9月1日利用固载化的双辛可尼类生物碱配体进行不对称羟胺化和双羟化反应的方法 CN1524835A2006年7月26日高光学活性手性苯酞类化合物和合成方法 CN1807421A2006年11月15日一种合成非手性,非肽类的抗凝血酶抑制剂的方法 CN1861596A2012年1月18日4-(4-氨基苯基)-3-吗啉酮中间体酰胺、合成方法和用途 CN102320988A科研奖励时间获奖项目奖励名称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一种从L型取代苯丝氨酸酯制备D-(-)苏式-2-恶唑啉衍生物的方法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奖三等奖  2012年《手性药物—研究与评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出版物图书奖一等奖 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4年吉西他滨重要中间体新合成工艺第十六届中国专利金奖 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