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追根溯源

吉林大学追根溯源原吉林大学原吉林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前身为东北行政学院,于1946年10月5日由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首府哈尔滨市创建

首任院长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林枫兼任

1948年5月,东北行政学院与哈尔滨大学合并,改名为东北科学院

1948年11月,东北科学院南迁至沈阳,复名为东北行政学院

194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班

1950年3月,东北行政学院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

同年6月,学校迁至长春

吉林大学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院校的一批知名学者调入,学校成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1952年,开始招收三年制研究生

1958年,东北人民大学更名为吉林大学

1960年,吉林大学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6年,计算机科学系建立,1977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人工智能研究

 1978年,唐敖庆出任校长

1979年,唐敖庆校长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全面论述把重点大学建设成为教育与科研“两个中心”,成为新时期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吉林大学成为首批试办的研究生院的全国22所重点大学之一

198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之一

1995年9月,学校顺利通过 “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的高校之一

 1996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又成为首批正式建院的研究生院之一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至2000年6月合校前,吉林大学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原吉林工业大学原吉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的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

首任院长由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饶斌兼任

1955年,经教育部和第一机械工业部商定,华中工学院的汽车及内燃机专业、交通大学和山东工学院的汽车专业并入

1955年9月26日,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举行开学典礼,正式宣告学院成立

1958年,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

1960年,学校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1963年,吉林工业大学的排灌机械专业和排灌机械研究室等教学和科学研究机构从长春迁至江苏镇江,并入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直属的镇江农业机械学院(今江苏大学)

 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7年11月,国家正式批准学校“211工程”建设可行性报告,吉林工业大学成为首批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1998年9月,由原机械工业部直属高校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至2000年6月合校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以汽车、农机为优势和特色工、管、理、文相结合的多学科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和机械工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原白求恩医科大学为卫生部直属高等学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和第十八集团军卫生学校

1938年,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决定在晋察冀军区医务训练队基础上筹建卫生学校

诺尔曼·白求恩同志直接参与了学校的创建工作

1939年9月18日,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在河北省唐县正式成立

首任校长江一真

1940年1月,为了学习和纪念白求恩,学校更名为白求恩学校

1945年10月,学校奉命迁至张家口

1946年6月,白求恩学校与张家口医学院合并,命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

1948年,学校移驻石家庄,与北方大学医学院合并

命名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医科大学

1949年,学校迁至天津市,与天津陆军总医院合组为天津军医大学

1951年,学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吉林大学校园风景1954年2月,第一、第三军医大学合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后迁往长春

1958年,定名为长春医学院

1959年6月,学校更名为吉林医科大学

1960年,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放射医学专业

1978年,恢复校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

1981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4年10月,学校召开第四届党代会,确定了学校现代化医科大学的发展方向

   原长春科技大学原长春科技大学隶属国土资源部,其前身是1951年创建的东北地质专科学校

1951年8月30日,中央批准在长春建立东北地质专科学校,校长由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四光兼任

1951年12月1日,东北地质专科学校正式成立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以东北地质专科学校为基础,由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东北工学院长春分院地质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合并组成东北地质学院

1957年1月,东北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地质勘探学院

1958年12月,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

1979年2月,教育部决定长春地质学院列为全国重点高校

1984年5月,学院召开第八届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以地学为中心,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发展边缘新兴学科的综合性地质大学的发展目标

1996年12月,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

1997年3月,长春地质学校正式并入长春科技大学

 原长春邮电学院原长春邮电学院隶属信息产业部(原邮电部),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一所信息通信类工科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47年创建的东北邮电学校

1947年3月10日,东北邮电管理总局根据中央指示,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创建了东北邮电学校

首任校长由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局长陈先舟兼任

1947年冬,学校迁到哈尔滨

1948年10月,又奉命迁至长春

1949年3月,成立了东北交通专门学校

9月,改建为东北邮电高级职业学校

 1951年4月,又改为东北邮电学校

1953年4月,更名为长春邮电学校

1955年4月,改名为邮电部长春电信学校

1960年4月,邮电部决定在长春电信学校的基础上成立长春邮电学院

1963年9月,复名为长春邮电学校

1969年7月,改名为吉林省邮电学校

1973年3月,再次更名为长春电信学校

1973年7月,复名为长春邮电学校

1979年1月,长春邮电学校改建为长春邮电学院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隶属于总后勤部,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几经改建而来,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4年清政府开办的北洋马医学堂

1904年12月1日,北洋马医学堂在河北保定正式成立

1912年,由民国政府接管,改名为陆军兽医学校,后迁至北平

“九·一八”事变后,学校几经辗转,于1938年迁至贵州安顺

1949年秋,学校师生审时度势,拒不执行南京方面搬迁命令,保护学校财产未受损失

11月,安顺解放,学校改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兽医学校

中央军委确定安顺兽医学校员工为起义人员

1951年10月,学校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兽医学校

1952年1月,学校由贵州安顺迁至长春

195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兽医学校与解放军第一、第三、第四兽医学校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

首任校长由总后兽医局副局长任抟九兼任

1956年7月,学校移交农垦部,改名为长春畜牧兽医大学

1958年5月,改名为长春农学院

1958年至1959年期间,长春农学院、北安农学院和长春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相继并入

1959年6月,改名为吉林农业大学

1962年1月,学校交还军队,复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

1992年8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

1999年4月,学校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

2003年11月,学校移交地方

至2004年8月并入吉林大学前,学校成为了一所以军事兽医教育和军事后勤教育为特色的高等军事学校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