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工作基础

河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工作基础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常俊标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23人

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研究员8人、副研究员8人、博士学位研究人员5人、硕士学位研究人员6人

科研开发人员中有l人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3人为河南省优秀专家

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8人,硕士研究生16人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包括梁晓天、于德泉、赵玉芬、林国强、李俊贤、陈俊武、王静康等七位两院院士在内的知名专家组成,梁晓天院士任名誉主任,河南省科学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余守志研究员任主任

河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拥有1000余平方米的专用实验室,现有Agilent 1100 液相色谱-质谱仪、 ruker AV-300超导核磁共振仪、FT870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型红外光谱仪、STA 449C TG-DSC 联用综合热分析仪、TJA IRI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nstron4465万能材料试验机、UM2E万能材料制样机(浇注机)、CDD-6A离子色谱仪、SDHI型低温恒湿箱等大型分析仪器和多种常规化学实验仪器设备50多台(套);多功能中试基地占地近10亩,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拥有各种设备约40台(套),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实验室成立以来,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的运行机制开展工作

先后有包括国家"九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在内的71项科研课题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

这些科研课题进展顺利,其中已有38项课题获国家和省部级鉴定;有15项创新性成果已申报发明专利,其中9件已授权;有2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等各级科技成果奖

几年来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在国内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17篇,其中46篇学术论文在国外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其余也多在高水平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

出版学术专著5部

与单纯从事基础性研究的实验室有所不同,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从成立之日起就立足河南省情,并把精细化工领域高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和成果转化放在我们工作的首位

我们认为成果转化可以有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不宜把它限制在技术转让这一种方式上

几年来,我们按照精细化工领域科研开发的特点,结合我实验室具体情况,采取把实验室完成的研究课题放在中试车间进一步完善工艺,并主动进入市场,发掘拓宽产品用途的方法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成功率,例如:在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絮凝剂、食品添加剂——聚丙烯酸钠、绿色聚羧酸系列无(低)磷洗涤助剂、有机功能纤维和聚氨酯高分子材料等项目的成果转化过程中,我们先将在实验室研究成功的成果在中试车间进行工艺放大,并结合生产和市场需要开发扩大其在环境保护、食品、卫生保健、耐磨材料、劳动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这种方式来完善生产工艺、扩大应用领域,一批国内领先的创新性成果实现了产业转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