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钟科研成就

李洪钟科研成就科研综述李洪钟主要从事气固流态化方面的研究,将多相流基本原理与散料力学结合,建立了两相流理论以及垂直和倾斜移动床气固流动模型,可较准确预测气、固流率,气体压力和颗粒间接触应力的分布提出V型阀与L型阀排料动力学模型和设计方法发明了V型移动床排料阀、气控气球式高压加料器等

用自制微观摄像探头,得到快速床内瞬态聚团和稀密两相结构的照片,证实了聚团的存在,发现当纳米和超细颗粒形成低密度、小尺寸聚团时,可实现散式流态化

发现加入流化床中的铁磁性颗粒可形成“链状物”,能有效破坏气泡、沟流和聚团,实现散式流态化

 成果奖励李洪钟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期刊论文李洪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并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和6章;获授权发明专利2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2项,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12项

与郭慕孙院士共同主编我国首部“流态化手册”(316万字)2008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选为“三个一百”工程原创图书,2011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研究专著时间书名作者出版社2010.11《过程工程:物质·能源·智慧》李洪钟编著科学出版社2008《流态化手册》郭慕孙,李洪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气固流态化的散式化》李洪钟,郭慕孙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非流态化气固两相流 理论及应用》李洪钟,郭慕孙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期刊论文时间论文名称作者期刊名称2014基于聚团-力平衡修正模型的粘性颗粒流动特性的CFD模拟李洪钟,朱庆山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第1期)2013化学工程中的结构问题李洪钟工程研究(第1期)2013回眸与展望流态化科学与技术李洪钟,郭慕孙化工学报(第1期)2012《低碳经济的工程科学原理》读后感言李洪钟化工学报(第11期)2008流态化技术与计算机模拟李洪钟计算机与应用化学(第9期)2008浅论过程工程的科学基础李洪钟过程工程学报(第4期)2006聚焦结构、界面与多尺度问题,开辟化学工程的新里程李洪钟过程工程学报(第6期)1993立管移动床中架拱现象的力学分析李洪钟过程工程学报(第4期)1983锥形移动床溢流管的研究及其流体动力学分析李洪钟应用化学杂志(第00期)1993立管移动床中架拱现象的力学分析李洪钟化工冶金(第1-4期)1983垂直气力稀相输送压降计算中几个问题的讨论李洪钟化学工程(第1期)1977垂直气力稀相输送过程中适宜气速计算方法之探讨李洪钟化学工程(第6期)1978垂直气力稀相输送过程中压力降计算方法的探讨李洪钟化学工程(第3期)1990非流态化流体—颗粒流李洪钟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第4期)1982锥形移动床溢流管的研究及其流体动力学分析李洪钟,郭慕孙过程工程学报(第1期)1982论反胶海绵拍的先进性李洪钟,阮国璧中国体育科技(第23期)1990两相流中固体散料对器壁压力的测量李洪钟,郭慕孙化工冶金(第2期)1994气控气球式高压粉料连续加料技术郭慕孙,李洪钟化工冶金(第2期)1990快速流化床中两相结构的微观显示李洪钟,夏亚洪.化工冶金(第1期)1991颗粒多相反应李洪钟,李静海,等中国科学院院刊(第1-4期)1990气凝胶粉在V型阀循环流化床中的流动行为李洪钟,J.R.Grace.过程工程学报(第1期)1990快速流化床中两相结构的微观显示李洪钟,夏亚沈,等过程工程学报(第1期)1993被动应力状态下非流态化颗粒流通过孔口的流率李洪钟,柳华,孙敦明化工学报(第6期)1990气凝胶粉在V型阀循环流化床中的流动行为李洪钟,Grace,JR.化工冶金(第1期)1994气控气球式高压粉料连续加料技术李洪钟,郭慕孙,等过程工程学报(第2期)1994气控气球式高压料连续加料技术李洪钟,郭慕孙,等化工冶金(第1-4期)1992非流态化气固流通过斜管与孔口的动力李洪钟,杨守朴,等化工学报(第1-6期)1991倾斜压差移动床中的气固流动李洪钟,杨守朴,等化学工程(第6期)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