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维扬科研成就

费维扬科研成就科研综述费维扬长期从事化工分离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理论联系实际,为石化企业解决革新挖潜难题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

针对能源、资源和环保等领域国民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在萃取、吸收等传质分离设备的数学模型、设计放大和性能强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例如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与先进测试技术(如LDV和DPIV等)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液-液两相流的传递现象并对一些化工难题进行故障诊断,提出了多种改进分离设备性能的有效途径,推动了过程强化和中国国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开展了CO2捕集新技术的研究 

先后与美、德、法、澳等国的大学和公司开展着多项应用基础合作研究

费维扬提出了从浓度的测量可靠地推算出可表征返混的返混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多种萃取设备的数学模型和设计方法发明了多种强化萃取分离的填料和设备,其中“内弯弧形筋片填料”可使液滴群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地分散、聚合、再分散,从而促进了表面更新,抑制了轴向返混,提高了传质效率

该项发明获1995年中国国家专利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颁发的中国专利创造发明金奖和第44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特别金奖 

学术论著截至2017年,费维扬在中国国内外科技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参加编写的主要著作和手册有《液-液萃取过程和设备》,《溶剂萃取手册》,《石油化工设计手册》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卷》等 

代表性论著如下 :时间论文名称作者期刊信息2003Intensification of Random Packing via CFD Simulation, PIV Measurement and Traditional ExperimentsFei WY, et alJ Chem Technol Biotechcol,78:1422003Effects of surface-active agents on mass transfer of a solute in solvent extraction systemsLi XJ, Mao ZS, Fei WY,Chen Eng Sci, 58(16):3793-38062002Hydrodynamics and mass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a modified rotating disc contactor (MRDC)Wang YD, Fei WY, Sun JH, Wan YKTrans IChemE, Part A, Chem Eng Res Des, 80(A4), 3922002Single-Drop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in Multi-component SystemsWei HG, Fei WY, Zhu SL化工学报, 53(7):6652001Predicting diffusivities in liquids by the group contribution methodFei WY, Bart HJChem Eng Proc., 40(6):5312001The Impact of Packing Sections on Mass TransferChen, D, Fei, WY, et alSolvent Extraction & Ion Exchange, 19(1):1672000Physical 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Velocity Fields in Rotating Disc Contactor via CFD Simulation and LD MeasurementFei WY,Wang YD ,Wan, YKThe Chem. Eng. J.,78,1311999Comparison of Hydro-dynamic and Mass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SMR, Raschig Ring and Pulsed Perforated Plate ColumnChen ,D. Fei, WY, Pratt, HRC., Stevens, GWSolvent Extraction and Ion Exchange,17(6),1523研究成果截至2017年,费维扬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专利创造发明金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四项,发明专利十项 

时间项目名称奖励名称1986年炼油厂润滑油酚精制填料萃取塔技术改造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1987年脉冲筛板萃取柱流动传质特性和优化设计的研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排名第三)1992年几种新型填料在低界面张力体系萃取塔中的研究和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1992年二甲亚砜重芳烃抽提装置萃取设备的研究和应用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二)1993年蜂窝型格栅规整填料萃取塔在汽油脱硫醇装置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三)1993年润滑油酚精制高效填料抽提塔的开发研究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1994年内弯弧形筋片扁环填料第四届中国专利发明创造金奖(排名第一)1995年新型规整填料萃取塔的研究和工业应用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6年内弯弧形扁环填料国家技术发明奖四等奖(排名第一)1996年催化裂化—芳烃抽提组合工艺高效抽提塔的开发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1996年溶剂脱沥青工艺-高效抽提塔的开发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六)1996年新型环丁砜芳烃抽提塔工业试验研究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二)2002年己内酰胺生产装置“五改七”扩能改造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排名第八)2003年高效脉冲填料塔强化的研究和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一)2003年《溶剂萃取手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二)2004年新型转盘萃取塔研究开发与工业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二)2008年萃取塔强化、模型化和工业应用的基础研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四)2014年肿瘤超早期诊断的新型PET试剂盒的开发及产业化苏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参考资料来源: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