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信人物经历1924年11月13日,戴立信出生于北京市,祖籍江苏省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市)
1936年,戴立信就读于北平育英中学一年级时,正是抗日战争爆发,随着北平局势恶化,他随父母经青岛逃难至上海祖父家
到了上海不久,淞沪战争又开始,进入了全面的抗日战争,他的祖父家虽在租界内,在战争的惊恐下,祖父母相继去世

转学上海后,他在初中换了两个学校,整个高中学业才算安定在三育中学完成
1942年,戴立信高中毕业,考取了沪江大学(现上海理工大学)化学系
1943年春,戴立信从沪江大学辍学,随表姊及亲友多人结伴奔赴内地求学,之后经过教育部门批准,戴立信借读于当时位于贵州的国立浙江大学化学系
1947年,戴立信从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在上海,并在中华职业学校做短暂的教学工作
1948年,戴立信经同学介绍进入位于浦东的第三钢铁厂化验室工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戴立信先后在上海钢铁公司、华东矿冶局工作
1953年,根据国家关于技术干部归队的部署,戴立信调至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历任科技处处长、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58年,由于国家发展“二弹一箭”的工作中向有机化学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有机化学所结合国防任务开展了有机氟化学和有机硼化学的工作,这时戴立信担当了繁重的科技组织工作
1962年,戴立信独立地开展了硼氢化反应的拓展工作和碳硼烷的化学研究
1978年,在汪猷所长的安排下,戴立信再次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直到1984年相隔18年后他才又一次重返科技第一线
1986年6月,戴立信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93年,戴立信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7年,戴立信和黄量共同组织领导“手性药的化学和生物学研究”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
2018年5月,在中国化学会第31届学术年会开幕式上,戴立信被授予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