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科研成就科研综述林君致力于地球物理探测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仪器装备的自主研发,创新发展了地电场移动平台矿产资源探测、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金属矿地震探测的理论与技术装备,攻克了矿产资源地球物理探测的攻深、探盲、提高效率等系列关键技术,取得了理论创新,建立了技术体系并用于生产
主持创立并建成了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地球信息探测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推进了地球探测装备自主研发与成果转化
林君研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空协同时频电磁探测系统、ATEM系列瞬变电磁仪和分布式无缆遥测地震探测仪器装备等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科研获奖获奖时间获奖项目名称奖项2003年近地表弹性波地下目标探测成像系统及应用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0年地下水核磁共振与波场联合成像关键技术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2年复杂条件地下水磁共振探测技术与应用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4年地、空协同时频电磁探地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6年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系统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8年地下工程重大水源性灾害隐患直接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吉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参考资料: 科研项目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野外现场FFT数据处理系统研制,1987—1989,负责人,1991年鉴定地质行业发展基金:DSP技术在野外现场数据处理中的应用,1992—1994,负责人,1995年结题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高温超导磁梯度仪可行性与实现技术研究,1993—1995,负责人之一,1996年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374232):微机地学仪器的模块化、标准化研究与应用,1994.01—1996.12,负责人,1996年12月完成结题地矿部重点科研项目(8505116):轻便高频可控震源研制,1995—1998,负责人,1999年通过验收,2000年12月通过国土资源部鉴定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专题(96—914—04—01):复杂条件下固体矿产地震勘查技术与方法研究,1996—2000年,负责人,2001年1月通过验收地矿部九五重点科研项目(9505105):同步测量技术研究及其在电法勘探中的应用,1996—1998,负责人,1999年12月完成结题,2000年12月通过国土资源部鉴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674232):可控震源—大地作用耦合模型研究与噪声衰减控制,1997.01—1999.12,负责人,1999年12月完成结题地矿部跨世纪人才基金: 高频电磁法在工程与环境中的应用基础研究,1997—1999,负责人,1999年12月完成结题国家八六三攻关计划子课题(820—03—04—03—01):海底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畸变校正研究,1998—2000,10万元,负责人,2000年11月通过验收国际合作项目(外国专家局资助):金属矿地震勘查技术,1998—1999,负责人,1999年12月完成结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便携式红外光谱矿物分析仪与应用研究,1999—2003,2003年11月验收鉴定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甚早期时间域电磁探测的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1999—2001,负责人,2001年结题地调局大调查项目:可控震源野外实验对比研究,1999—2000,负责人之一,2000年通过验收国土资源部科研项目:不接触电极探测系统基础研究,2000—2002,负责人之一,2003年验收国土资源部科研项目:混场源电磁探测与网络化仪器研究,2000—2003,负责人之一,2003年验收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20002010002136):金属矿地震野外采集与数据处理技术改进研究,2000—2001,负责人,2002年验收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20002010002196):轻便面积性时间域TEM电法仪器的完善及示范,2000—2001,负责人,2002年验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074045):近区磁源阵列瞬变电磁探测与实验研究,2001—2003,负责人,2004年完成并在北京进行了答辩国土资源部十五科技项目:金属矿地震勘查技术装备与方法研究,2001—2003,负责,2004年完成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金属矿地震勘探基础理论、特殊采集与特殊处理方法研究,2001—2003,2003年完成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子专题(2001BA609A—06—1—1):强场源瞬变电磁技术完善与升级,2001—2003,负责,2003年验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专项基金项目(40127003):浅层高分辨全程瞬变电磁探测系统(ATTEM)及关键技术研究,2002—2004,负责,2005年在北京通过验收十五863信息技术领域前沿探索性课题:城市地下探测的相控震源地震成像技术 (2002AA135240),2002—2004,负责,2005年在北京通过验收十五863海洋与环境领域前沿探索性课题:浅海底瞬变电磁探测技术(2002AA615030), 2002—2004,负责,2005年在青岛通过验收吉林省科研项目:虚拟仪器与虚拟实验室平台软件开发,2003—2004,负责,2004和2005年两次鉴定并通过验收陈斌,林君,周逢道等,国家十一五863重大项目课题(20060106A2005):吊舱式时间域直升机航空电磁勘查系统开发集成,2006—2010,2012年8月在北京通过验收林君,王应吉,段清明,孙淑琴 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2006BAK03A23):核磁共振找水仪的研制与开发,2006—2009,2010年8月在长春通过验收林君 等,博士点基金项目(20060183027):可控震源地震波束定向方法与实验研究,2006—2008,2009年提交验收报告林君 等,吉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0071126):吉林省地球探测仪器装备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07—2009,2010年通过评估并继续建设孙淑琴,林君 等,教育部重点项目(106060):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技术及仪器研究,2006—2007,2009年提交验收报告林君 等,吉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0071126):吉林省地球探测仪器装备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07—2015国家十一五863重点项目:金属矿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装备(2007AA060801),2007—2010,项目建议人,2012年8月在长春通过验收林君,武子玉,朱凯光,李振峰 等,吉林省高新技术重大项目(20076002):井地网络化动态检测系统,2007—2009,2011年11月在长春通过鉴定林君等,辽河油田横向科研项目:网络化井地多参数电测量系统,2007—2009,2009年提交用户使用林君,刘国兴 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专项(40727002):大深度(500-1500米)分布式电磁探测关键技术与仪器研究,2008—2010,2011年2月在北京通过验收林君 等,国家深部探测专项(201011081):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研制,2010—2012,2014年12月专题通过验收,2015年1月20日在北京通过课题验收林君 等,科技部创新方法研究项目(2010IM031500):西南复杂地貌地下水探查方法技术与实验研究,2010—2012,2013年9月北京科技部组织验收林君 等,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2010—2013,2013年7月和10月通过科技部验收林君 等,乌海煤矿奥灰水综合探测技术研究,2013—2014,2014年通过验收参考资料: 学术论著学术著作时间名称著者出版社1992年《C语言图形程序设计与实例》林君海洋出版社1992年《微型计算机在仪器测控和高速信号处理中的与应用与实例》林君海洋出版社1993年《C语言接口与信号处理》林君海洋出版社1993年《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器件与应用》林君,刘福春,王春民,张世娟海洋出版社1996年《微型计算机卡式仪器原理设计与应用》林君,程德福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电子电路系统及标准:最佳设计与实践》林君,别红霞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年《海陆电磁噪声与滩海大地电磁测深研究》李桐林,林君,王东坡 等地质出版社2004年《电磁驱动的可控震源地震勘探系统及应用》林君科学出版社2005年《发展地学仪器 探测地球奥秘》林君,王君,凌振宝,程德福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智能仪器》程德福,林君 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虚拟仪器原理及应用》林君,谢宣松 等著科学出版社2011年《核磁共振找水仪原理与应用》林君,段清明,王应吉,孙淑琴科学出版社参考资料: 学术论文 林婷婷, 蒋川东, 齐鑫,等. 地面磁共振测深分布式探测方法与关键技术[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11):12. 姜弢, 林君, 陈祖斌,等. 相控震源地震波定向技术[J].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4, 22(3):4. 周逢道, 林君, 朱凯光,等. 瞬变电磁探测发射电流波形记录单元设计[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2):5. 吕昊, 林君, 曾晓献. 改进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的研究与应用[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9(12):56—61. 王智宏, 刘杰, 王婧茹,等. 数据预处理方法对油页岩含油率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影响[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3. 孙明, 林君, 陈祖斌,等. 轻便可控震源在金属矿地震反射勘探的试验研究[J].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1. 张志成, 林君, 石要武,等. 用加权子空间拟合和量子粒子群算法联合估计多普勒频率和波达方向[J]. 光学精密工程, 2013, 021(009):2445—2451. 史志辉, 康利利, 刘长胜,等. 长周期大地电磁数据采集技术研究[C]//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质学会, 2015. 王艳, 林君, 周国华,等. 水上拖曳式TEM系统模拟实验研究[C]// 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4. 姜弢, 林君, 陈祖斌,等. 相控震源对水平层状地下介质的高信噪比检测[J]. 仪器仪表学报, 2006(11):7—10. 孙锋, 陈祖斌, 林君. 海洋电磁式可控震源信号扫描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 39(02). 林君, 王言章, 刘长胜. 高端地球物理仪器研究及我国产业化现状[C]// 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 0. 嵇艳鞠, 林君, 于生宝, et al. A study on solution of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 during transmitting current turn_off in the ATTEM system(ATTEM系统中电流关断期间瞬变电磁场响应求解的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49(006):1884—1890. 张文秀, 林君, 徐汶东,等. 分布式电磁探测接收系统中激电测量功能的实现[C]// 第九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9. 张文秀, 林君, 周逢道, et al. Generation and detection of multi—frequency calibration signal for distributed electromagnetic receiver[J]. 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 2012, 020(008):1862—1869. 吴忠杰, 林君, 谢宣松. 基于PCI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J].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5, 23(2):5. 吴忠杰, 林君, 韦建荣,等.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微型阻抗测试仪的设计[J]. 电测与仪表, 2005, 42(1):5. 王应吉, 刘珈言, 于雷,等. 质子磁力仪传感器线圈参数的研究与设计[J]. 传感技术学报, 2014, 27(11):6. 王俊秋, 林君, 姜弢,等. 可控震源地震方法在金昌铜镍矿区的应用实验[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 41(5):1617—1622. 许洋铖, 林君, 嵇艳鞠,等. 航空时间域电磁法回线源有限差分初始场计算[J]. 电波科学学报, 2010(2):7. 孙明, 林君, 陈祖斌,等. 电磁驱动可控震源系统及其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4, 24(6):4. 陈晨, 秦佳男, 张雪,等. 用于SERF原子磁力仪的DFB激光器温度控制系统[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 45(12):7. Zhang B , Yin G , Zhang Y , et al. Research on highly sensitive electromagnetic method based on balance coil for underground metal detection[J]. 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1, 660(1):012004. Lin J , Chen J , Liu F , et al. The Helicopter Time—Domain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Advances in China[J]. Surveys in Geophysics, 2021(3):1—40. Bin K , Lin J , Tong X . Edge Intelligence—Based Moving Target Classification Using Compressed Seismic Measurements an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J].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2021, PP(99):1—5. Wang M , Lin J , Yue L , et al. Compensation for mobile carrier 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a SQUID—based full—tensor magnetic gradiometer using the flower pollination algorithm[J].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 32(8):085010 . Zhao Y , Lin J , Jiang C , et al. A Theoretical Study of Underground 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 for the Advanced Detection of Water Influxes in Tunnel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Engineering Geophysics, 2020, 25(1):37—46.参考资料: 发明专利发明人专利名称专利号林君、周海根、刘长胜、周逢道、史志辉、刘立超、薛开昶、孙彩堂、曾新森人工场源频率域全梯度电磁测量方法CN201410123468林君、曲永星、林婷婷、蒋川东、万玲、杜官峰、陈武强、蔡昕四通道核磁共振信号全波采集系统及采集方法CN201410103675林君、周海根、薛开昶、周逢道、王爽三环并联控制的电性源发射机及控制方法CN201410060259林君、周海根、薛开昶、周逢道、刘长胜具有自适应假负载的电性源发射机装置及控制方法CN201310751222林君、贾正森、朱凯光、陈祖斌、李振峰、薛开昶、吴海超、张怀柱、任广安无缆井地电法与微地震联用系统及测试方法CN201310552050,2014.2.5杨泓渊、林君、张怀柱、郑凡、陈祖斌、张林行多种类型地震震源兼容同步装置及同步方法CN201310566117,2014.2.26林君、薛开昶、范鹏、周逢道、刘长胜阵列式频率域电磁探测系统数据质量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201310442803林君、史文龙、林婷婷、田宝凤、蒋川东2D/3D核磁共振与瞬变电磁联用仪及野外工作方法201210544536林君、佟训乾、陈祖斌、孙锋冲击夯可控震源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201210352204.2林君、贾正森、邱春玲、朱凯光、王佳、李雪涛、李亭亭、李振峰、石龙龙基于zigbee的无线井地伪随机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201210284837.4,2014.10.10姜弢、杨志超、林君、徐学纯、贾海青电磁式可控震源地震信号检测方法201210126899.2 2014.5.7孙淑琴、林君、王应吉、慧芳、蒋川东、田宝凤、庞博多指数拟合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信号弛豫时间谱提取方法201110267854.2,2013.3.27林君、薛开昶、周逢道、于生宝、吴勇、刘长胜电流脉冲上升沿和下降沿加速装置及加速方法201110310177.8,2014.4.2林君、薛开昶、周逢道、于生宝、吴勇、刘长胜多功能电流脉冲发射机及控制方法201110310151.3,2014.2.19林君、王忠仁、高健、刘瑞、陈卫脉冲编码可控震源的多维匹配冲击方法201110329896.4,2013.6.26王忠仁、林君、高健、杨红东、刘瑞、脉冲编码可控震源201110335002.2,2013.6.19王忠仁、高健、林君、刘瑞、陈卫可控震源匹配扫描方法201110329910.0,2013.6.19王言章、王世隆、林君、随阳轶时间域航空电磁法一次场自抵消装置201110041658.3,2013.7.17段清明、蒋川东、林君、李姗姗、易晓峰、田宝凤核磁共振堤坝渗漏隐患探测仪及探测方法201110039905.6,2013.8.7陈祖斌、杨泓渊、林君、张林行、张怀柱无缆地震仪多冗余同步数据采集装置及采集方法201110048931.5,2013.5.8林君、张文秀、周逢道、王艳、薛开昶、刘长胜、徐汶东、陈健人工源频率域电磁测深装置及测量方法201110048306.0,2012.7.25王应吉、林君、孙淑琴、蒋川东、王建鹏、庞博、张哲核磁共振差分探测坑道突水超前预测装置及探测方法201110133921.1,2013.5.1王应吉、林君、孙淑琴、蒋川东、庞博、王建鹏隧道突水超前预测装置及预测方法201110107100.0,2012.10.24陈祖斌、郑凡、张林行、林君、张怀柱、杨泓渊基于可控震源的无缆地震仪触发时标快速定位方法201110078176.5,2013.8.3嵇艳鞠、林君、王远、许洋铖、曹婧华、王言章、符磊、田培培时间域地空电磁探测系统及标定方法201010573168.3,2013.10.23林君、尚新磊、张哲、段清明、王应吉、王健鹏收发天线分离式核磁共振找水装置及找水方法201010576048.9,2012.10.10李肃义、刘光达、林君、李坤、杨美玲、尹炳琪、李飞基于链码算法的蓝牙计步器201010532969.5,2012.12.26易晓峰、林君、段清明、田宝凤、蒋川东、樊伟、曹桂欣对前方水体超前探测的核磁共振探测装置及探测方法201010576043.6,2012.10.10田宝凤、段清明、林君、蒋川东、易晓峰、郝荟萃、李鹏飞、万琦带有参考线圈的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系统及探测方法201010537465.2,2013.5.1林君、张文秀、刘长胜、陈健、周逢道、王艳、徐汶东、薛开昶分布式多参数深部电磁断面成像系统及测量方法201010596870.1,2013.6.12王艳、林君、周逢道、刘长胜、张文秀、陈健环阵列组合固体不极化电极201010163540.3,2012.5.9于生宝、林君、周逢道、齐林、赵阅群磁性源电磁法发射电流分段控制电路201010131897.3,2012.5.30张林行、林君、陈祖斌基于多跳以太网架构的遥测地震数据传输方法200910067368.9,2010.7.20姜弢、林君基于单震源的定向照明地震勘探方法200810051062.X, 2010.8.18姜弢、林君单震源定向照明地震信号合成方法200810050992.3,2010.7.21陈祖斌、林君、张林行、孙锋海洋电磁式浅层地震可控震源系统200810050779.2,2010.10.20林君、荣亮亮、段清明、王中兴、王应吉、尚新磊、李晓朋IGBT桥路及驱动保护电路检测装置200810051520.X,2010.12.08陈祖斌、林君、张林行、孙锋海洋组合可控震源短时分段扫描方法200810050604.1,2011.1.12林君、荣亮亮、王中兴、王应吉、段清明、贾晓晨地面核磁共振找水仪器系统检测、标定装置及检测方法200810050579.7,2010.1.13王应吉、林君、段清明、孙淑琴、田宝凤、荣亮亮、王中兴弱信号检测仪器中有用信号频带内工频谐波干扰抑制电路200810050580.X,2009.11.25林君、段清明、王应吉、王中兴、孙淑琴、荣亮亮核磁共振与瞬变电磁联用仪及其方法200610017226.8,2009.6.3林君、范永开、谢宣松虚拟仪器软件自动生成方法200610016779.1,2009.5.6林君、周国华、李慧、周逢道、王艳、刘长胜浅海底瞬变电磁探测发射装置200510017258.0,2009.1.21林君、陈祖斌、陈鹏程、姜弢、张林行、李晓旭相控可控震源地震系统200410010711.3,2006.1.18林君、陈祖斌、陈鹏程、姜弢、张林行、李晓旭相控阵地震勘探方法200410010712.8,2005.9.28林君、占细雄、王智宏便携式近红外光谱矿物分析仪03127633.4, 2005.6.15林君、于生宝、段清明、王淑玲卫星定位系统实时同步控制器01128148.0,2004.3.17林君、陈祖斌、于生宝、张子三、梁铁成大功率电磁式可控震源系统01128147.2,2004.7.21王君、程德福、凌振宝、林君磁分量传感器200510017143.4,2007.1.10参考资料: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