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建国初期

东北大学建国初期1949年3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以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为基础建立沈阳工学院

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隶属国家冶金工业部,校址设在沈阳南湖

1950年4月,冶金专家靳树梁担任东北工学院院长,学生12936人,教师2428人

东北工学院时期1952年,全国范围进行高校院系调整,先后有清华大学、大连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青岛工学院、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等高校的学科和系,包括电机系、采矿系、冶金系、土木系、建筑系、市政类系(科)、外国语言系、金融系等并入东北工学院

同年,东北工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1952年8月,根据中央教育部及东北人民政府关于东北地区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的方案,东北工学院数学系被调整到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物理系被调整到东北师范大学,化工系被调整到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由东北工学院长春分院地质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合并组成东北地质学院(后改为长春科技大学,已并入吉林大学)

全国第三次院系调整时,东北工学院建筑系、土木系西迁西安,组建了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953年末,东北工学院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大学期刊《科学研究资料》

1955年初,东北工学院举行了中国第一次科学报告会

同年,学校召开了学生科学报告会,产生了中国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成立,院长靳树梁教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五十年代初,东北工学院徐灏教授即开始致力于疲劳强度设计领域的研究,八十年代初编著了我国第一部疲劳设计专著《疲劳强度设计》,并于九十年代提出“Miner定理——干涉模型综合法”,首次阐述了“概率相对Miner定理”的概念,解决了国内外还未解决的随机载荷下可靠性设计问题

东大冬景1957年,东北工学院谢绪恺教授的《研究线性系统稳定性的新方法》,在第一届全国力学学术会议获大奖,并被编入《一般力学》大学教材,被命名“谢绪恺判据”

1958年国庆前夕,东北工学院李华天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1959年,东北工学院负责筹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为此,东北工学院成立电子系,为建所培养人才

东北工学院郎世俊教授任系主任,负责主持建所工作

1960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东北工学院被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

1978年,学校重新恢复招收研究生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