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学校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院校,学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

1984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开展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1995年开始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1987年开展培养医学博士(临床医学)研究生试点工作;1994年招收了全国第一位中医学博士后,1996年设立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被确定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具有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办了本硕连读七年制中医学专业;2008年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硕连读、在职申请学位以及博士后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培养的博士撰写的论文分别于2008年和2012年获得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学科概况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31个;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36个;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

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1个、省级重点学科15个

 国家重点学科:中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中医妇学、中医内科学(培育)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金匮要略学科、中医史学学科、方剂学学科、中医心病学学科、中医血液病学学科、中医老年病学学科、中医内分泌病学学科、中医妇科学学科、中医皮肤病学学科、中医眼科学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中医康复学学科、针灸学学科、推拿学学科、中药鉴定学学科、中医康复学学科、临床中药学学科、中药炮制学科学、中医预防医学学科(培育)、中医药工程学学科(培育)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中药创新药物学科群、中药学一级学科、中医学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药学一级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学科、中医妇科学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中医外科学学科、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学科 省级领军人才梯队(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药剂学、生药学、中药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康复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