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国际交流

同济大学国际交流截至2022年11月,学校除颇具影响的中德学院、中法学院、中德工程学院和中意学院外,还建有与联合国相关机构合作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等机构

在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等地合作承办多所孔子学院

   学校每年接待境外来宾5000多人次,2002年德国总理施罗德、2004年法国总统希拉克、2006年意大利总理普罗迪、2007年德国总统克勒等,并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校讲学

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留学生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学校在对德为主的合作基础上,发展为以对欧洲合作为中心,拓展北美、辐射亚非的布局,先后建立了中德、中法、中意、中芬、中西、联合国等11个国际化合作平台学院,与200多所海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大众、西门子、拜耳和IBM等众多跨国企业共建了研究中心;国际学生人数达3575人

学校先后发起成立了"中国绿色大学联盟"和"国际绿色校园联盟"并担任首届主席,当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主席,是亚太地区第一所被授予"全球可持续校园杰出奖"的高校

2022年1月13日下午,同济大学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签署新一轮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推动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重点领域的产学研深度合作,联合共建实验室,共同培养新型数字化人才,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打造中德校企合作新典范

 同济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自2014年起开展土木、环境、交通领域的“3+1+1”学生交流项目,至今共有约80名同济学生参加

学校针对该项目的调研显示,项目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国际化教育的机会,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参与该项目的学生或选择在美国顶尖高校继续深造、或就职世界500强企业,也有相当一部分选择回国继续科研之路

 欧洲1.与德国的合作与交流学校组织学生赴德国高校交流,合作院校包括:柏林工业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弗莱堡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康茨坦茨大学、图宾根大学、勃兰登堡工业大学、波鸿鲁尔大学、马堡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柏林洪堡大学、斯图加特大学、莱比锡大学、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波恩大学、伊尔梅瑙工业大学、汉诺威大学、慕尼黑联邦国防军大学等

 2.与法国的合作与交流同济大学与法国的接触和交流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并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交流合作逐渐密切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法两国高等教育合作的深入,特别是2004年10月法国时任总统希拉克阁下为同济大学中法中心奠基和2006年11月法国时任文化部长为同济大学中法中心大楼落成揭幕,学校对法合作进入了新阶段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除了学校与法国国立桥路大学校暨巴黎高科于1999年11月合作创办的的同济大学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之外,学校与法国二十多所高等院校保持了密切的校际合作关系,高层人员来访频繁,合作层次不断深入,且呈系列化趋势;目前,合作专业已拓展到交通、电信、建筑城规、汽车、机械、经济管理、环境、土木、人文科学和理学(数学、物理、化学、海洋地质、生命科学)等众多领域

此外,同济大学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也已逐步成为同济大学对法合作交流的窗口与平台,且得到了法国驻华使领馆、法国企业和各类机构的长期支持

 3.与意大利的合作与交流同济大学与意大利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教授间的交流与合作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意两国高等教育合作备忘录的签署,特别是2006年意大利普罗迪总理来学校见证同济大学中意学院的成立,标志着学校对意合作也进入了新发展阶段

中意学院作为中意两国第一个政府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从开始的工程类本科双学位项目,业已扩大至设计、工程、建筑、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的硕士、博士生合作项目,中意学院也成为同济大学对意产学研合作的窗口与平台

合作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及社会组织包括:米兰理工大学、都灵理工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帕维亚大学、帕维亚高等研究院(Istituto Universitario di Studi Superiori di Pavia)、特兰托大学、威尼斯IUAV大学、威尼斯国际大学、佛罗伦萨大学、罗马第一大学(La Sapienza)、罗马第二大学、帕多瓦大学、佩鲁贾外国人大学,意大利但丁学会(Società Dante Alighieri),菲亚特集团(FIAT Group),意中基金会等

与此同时,同济大学与意大利驻上海总领馆、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意大利环境国土海洋部、意大利教育中心和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等政府、民间机构和诸多企业在科研、人才培训、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

2008年5月“中意学院战略顾问委员会”的成立也为更多关注同济对意合作的企业、政府机构和个人提供了平台

 4.与瑞士的合作与交流学校组织学生赴瑞士高校交流,合作院校包括: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

5.与奥地利的合作与交流学校组织学生赴奥地利高校交流,合作院校包括:因斯布鲁克大学、林茨大学、格拉茨技术大学等

 6.与芬兰的合作与交流自2010年起,同济大学与芬兰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所大学共建了同济大学中芬中心,以期成为国际创新知识的枢纽和引擎

两校合作双学位项目:国际设计商业管理(跨设计、经管和电信专业)

学生交流:学校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软件工程、建筑城规、材料工程;设计;经管等院系同学可以申请

 亚洲1.与日本的合作与交流同济大学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开始了与邻国日本的交流

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学校与日本各界的友好合作关系逐步加强,同时随着大批新一代留日学者陆续回国,来同济工作,使同济大学对日交流与合作更加深化,更具实质性,合作方式与领域也益趋多元化,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于2004年在东京及2007年在大阪与当地大学合作设立了教学点,以便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

1992年得到大阪工大摄南大学的帮助,在同济大学外语系下设立了日语专业,目前已发展成教师19名,在籍学生128名的日本语言与文化专业,更是为学校对日交流的发展积蓄潜力

目前与学校有校际合作关系的日本大学就有24所,局部合作的则更多,近年在产学研结合潮流中,与日本的企业也进行着频繁的交流

此外,从2003年起学校开始与日本的几所大学开展大多为期一年的短期学生交流,以助两国青年学生的相互交流、增进理解、锻炼意志、开阔视野和增长学识

2.与韩国的合作与交流学校于2001年初次与韩国的江原大学签署校际学术交流协议以来,陆续与韩国庆熙大学、高等科学与技术大学(KAIST)、高丽大学、汉城大学、成钧馆大学、釜山国立大学、密阳大学、亚洲大学、仁济大学、全州大学等建立和开展了包括学生短期交流在内的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与韩国的企业如LG、LS、PRIME集团等也建立了联系,领域覆盖土木、建筑、材料、电信、物理、汽车、人文、社科等领域

3.与越南的合作与交流学校与越南的交往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为数不少的越南优秀学生在学校建筑、城市规划、结构、工民建、建筑机械、工程经济等专业学习,毕业或进修后回国工作,成为越南城市建设的栋梁,其中不乏成为部级领导的校友,中国改革开放后他们不断介绍年轻学生来同济留学,与留校工作的校友开展合作科研项目等,并牵线搭桥促成学校与越南相关领域的大学(河内建筑工程大学、河内建筑大学、越南矿业与地质大学)缔结了合作交流协议,同时不断介绍越南建设、教育部的官员前来访问交流,输送官员来学校参加培训项目,邀请学校专家赴越南讲学等

近年,又有校友在越南第三大城市DANANG联合创办了DANANG建筑大学,在课程设置等上寻求母校的支持和帮助

4.与新加坡的合作与交流学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签有校际学术交流协议,在建筑、规划、土木、工程管理、交通工学领域有学生短期交流等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与南洋科技大学、亚太管理学院、新加坡住房发展局、新加坡教育学院、ABB安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合作关系

5.与马来西亚的合作与交流2003年在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的见证下学校与吉隆坡基建大学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为该校提供教育大纲及教学活动的咨询等,2006年在土木领域签署了更为详细的合作协议

6.与也门的合作与交流20世纪70年代应中国教育部的要求,学校先后派出机电、建工、建筑领域的教授赴也门萨那技术学校教学,并参与该校的管理工作,此后该校发展为萨那大学,学校于1990年与该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

7.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其他与泰国、印度、哈萨克斯坦、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以色列等国的教育、研究机构保持着不同程度的合作与交流

 美洲学校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开展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包括学生交换、双学位培养、联合科研、教师交流和寒暑期学校等项目

 大洋洲自1988年起,同济大学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墨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土木、建筑城规、航空航天和设计等领域开展一系列合作

 非洲早在1975年,同济大学就开始招收非洲留学生,33年来共招收来自非洲45个国家的留学生357名,他们分别在建筑、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接受学历教育

2001年起,同济大学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交流更加密切,不但与诸多非洲高校与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系,也参与或组织了一些针对非洲国家的国家支援项目与高层次培训项目

2005至2007年期间,非洲多国教育部长代表团、安哥拉文化部副部长Andre Mingas先生、非洲联盟副主席Patrick Mazimhaka先生等政府高层先后访问学校

一、同济大学环境领域对非合作 1.非洲国家青年环境领导人研修班 2.面向非洲与南亚国家环境部官员管理可持续发展硕士项目 3.非洲用于造林的社区废水管理和利用项目 4.中国非洲德国博士水资源管理夏季学校二、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领域对非合作 1. “非盟会议中心”项目 2.非洲规划院校(AAPS)网站 3.中非可持续城市发展研讨会 4.安哥拉首都罗安达规划项目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