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继往开来1978年以后,学校实行“两个转变”——恢复对德交流由封闭办学向对外开放办学转变,由土建为主的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转变
1979年,经国务院同意,恢复对德联系,成为中德科技、文化交流的窗口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1996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1995年10月,国家教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宣布共建同济大学
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同年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0年4月,与上海铁道大学(创办于1958年6月21日,1995年5月由上海铁道学院和上海铁道医学院合并组建成多科性综合大学,更名上海铁道大学,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领导
)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并复办医学院
2001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将同济大学列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即“985工程”)名单;成为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等学校

2003年,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
2004年,列为中共中央组织部直管高校
同年9月,嘉定校区启用,同济大学软件学院以及汽车学院首批入驻

2005年7月12日—8月22日,机械、电信、交通等第二批搬迁学院顺利入驻嘉定校区
嘉定校区2007年5月20日,同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
庆祝大会在同济大学大礼堂举行,习近平出席庆祝大会并致词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前往同济大学,看望师生员工,祝贺同济大学百年华诞
2007年,成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之一;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
2008年,入选国家“111计划”

2009年,入选国家“珠峰计划”
2010年6月,教育部和上海市宣布继续共建同济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9月16日,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在北京签署协议,合作共同推进17所高校涉海学科建设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同济大学名列其中

同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获评“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
2011年11月,同济大学与中国气象局正式建立局校合作关系
12月,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2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11月,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和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013年,主办21世纪学术联盟第6届总会

2014年,入选国家“2011计划”
2016年11月,在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同济大学在知识产权学院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5月,加入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
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9月,同济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首批加入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

2018年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同济大学成为首批20所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之一
6月,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
2019年4月,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

5月,正式成为国际铁路联盟成员
7月,首批入选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
2020年1月,首批入选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

10月20日,发起成立“城乡规划扶贫联盟”;同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11月,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
2021年2月1日,同济大学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4月23日,发起组建“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
5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艺术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
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12月,依托同济建设的教育部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揭牌
2022年7月,同济大学国豪书院成立,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出任国豪书院首任院长
9月,同济大学等高校联合发起成立全国高校碳中和人才培养联盟

2023年1月12日,共同发起成立的卓越大学智库联盟成立大会召开
2月17日,同济大学与上海市司法局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正式成为上海市政府立法研究基地
3月1日,同济大学彰武校区江浦路校门(拟定江浦路2239号)正式启用

4月8日,联合成立“中国大学创意写作联盟”
校园景色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