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学校前身

山东科技大学学校前身山东矿业学院1951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同意在洪山开办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于1951年秋季开始招生,校舍选定于洪山煤矿西山,即原华东工矿部疗养所旧址

9月10日,学校名称由“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改为“山东矿务局第二煤矿职业学校”

10月23日,根据国家煤矿管理总局教育处文件“山东矿务局第二煤矿职业学校”改称为“洪山煤矿职业学校”,隶属山东矿务局

1952年7月,遵照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的指示,学校名称改为“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洪山煤矿工业学校”,简称“洪山煤校”

1953年4月30日 ,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下文华东煤矿管理局,指示将洪山煤校的办学地点设在原淮南煤矿工人速成中学的旧址,即淮南市洞山车站北

7月,洪山煤矿工业学校改称“淮南煤矿工业学校”,后定名为“煤炭工业部淮南煤矿学校”

 1956年7月,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堤口路,煤炭工业部济南煤矿学校宣告成立

 1958年7月,淮南煤矿学校升格为淮南矿业学院,济南煤矿学校升格为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山东省济南煤矿干部学校创建

1960年,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山东煤矿学院,招收四年制本科和少量三年制专科两种学制的学生

1962年6月,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会议,决定裁并一批新上马的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

随后山东省委召开了高等学校调整工作会议,决定山东煤矿学院下马,撤销停办

1963年3月,国务院批准保留山东煤矿学院,淮南矿业学院撤销并入山东煤矿学院”的批示

6月,国务院批复教育部和煤炭部,同意撤销江西煤矿学院,将其部分并入山东煤矿学院

煤炭部和山东省煤管局将山东省煤管局所属的山东煤炭干部学院(即马鞍山干校)撤销,所有人员、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房产家俱等均由山东煤矿学院接管使用

7月,山东省教育厅决定济南工学院矿山机电专业学生170名和教师、干部10名,并入山东煤矿学院,煤炭部致函山东省委,拟将江西煤矿学院现有学生450人于1964年暑假并到山东煤矿学院

1964年4月,煤炭部同意将山东煤矿学院由部直接领导

1966年8月,学院受教育部委托接收越南留学生20名

1971年1月,由济南搬迁到工矿开门办学,在兖州、肥城设立教学点

10月,泰安煤矿学校并入后,山东煤矿学院更名为山东矿业学院

11月,山东煤矿学院由济南迁至泰安煤矿学校校址,原济南校址改为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

1974年,山东矿业学院(工民建专业)并入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现为河北工程大学)

1979年,学校开始研究生教育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2年,获批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学院煤田地质与勘探、矿山建设工程和矿山机械工程等3个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5年,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管理系和会计系成建制搬迁至烟台成立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现为山东工商学院)

1991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具有单独组织硕士生招生入学考试权的单考单位

199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8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明确学院从9月份开始按新的管理体制运转,即: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山东煤炭教育学院1975年7月,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建立山东煤矿干部学校,但因种种原因,拖延未建

1979年6月,山东省计划委员会批准重建山东煤矿学校,与山东煤矿干部学校结合办学

1983年2月,经山东省局党组研究决定,将在新汶市郭家泉办学的“山东煤矿教师进修学院”改名山东煤矿教育学院,并于12月迁往泰安,与“山东煤矿学校”、“山东煤矿干部学校”合并组校,形成“一院两校”的办学模式

 1992年,被原能源部命名为“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学校”

1994年8月,被原国家教委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山东省财政学校1964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创中等专业学校-山东省会计学校,建校初期暂借青岛卫校校舍办学,同年6月迁至泰安

9月,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改为山东省财政会计学校

1976年5月,山东省革委会将其更名为山东省财政学校

1977年始,学校普通中专班招收高中毕业生,设置财政税务、企业财务和建设银行三个专业,学制两年

1982年6月,山东省职工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山东省财政职工中等专科学校,主要为财税系统的部分职工进行学历进修教育,与山东省财政学校同属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1985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山东省财政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山东省财政职工大学,与山东省财政学校保持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1992年7月,山东省财政职工大学迁入山东财政学院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