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5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其中1个示范中心)、7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1个国家外国专家局 教育部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山东省国际合作基地、2个山东省与特定国家或区域交流合作研究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群),2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7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65门
国家级教学团队:世界近现代史、德育原理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化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物理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德育原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 、《细胞工程》、《中国现代文学史》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现代文学史》、《世界近代史》、《细胞工程》、《中学化学教学设计》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青少年心理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山东基础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定向山东农村基础教育的“3+1”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现代教学论基础》 、《细胞工程》、《发育生物学》、《外国法制史》 、《键盘乐器演奏基础》 、《钢琴与幼儿歌曲伴奏》 山东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酶工程》 、《青少年心理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序号获奖项目项目完成者获奖等级获奖时间1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实践研究张茂聪二等奖2018年2“互联网+”大数据视野下高中生涯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高峰强3学校课程建设的理论构建与区域推进徐继存4高校与科研院所协同驱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朱忠琴5高师院校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研究与层级化建设徐继存、吉标、孙宽宁、车丽娜、周海银2015年6高等院校师范生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戚万学、唐汉卫、王夫艳、赵昌木、安利国7高师教育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戚万学、魏薇、路书红、陈玉玲、乔资萍2005年8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许庆朴、韩玉贵、马永庆2001年9高等学校世界近现代史通用教材创新体系建构(教材)王玮、曹胜强、刘文涛、李树房、陈海宏10面向21世纪生物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方案的改革与实践李法曾、安利国、侯福林、肖正明、李师鹏11以教学教学为龙头全面带动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改革的深入朱德发、魏建、李掖平、张光芒12面向21世纪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黄希庭、郭亨杰、张承芬、卢家楣、陈红13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建立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现代化植物学硕士专业姚敦义、赵可夫、张慧娟、刘彭昌1993年14系统改革,为全国高师物理专业建设做贡献张怿慈、俞雪珍、李法和1989年参考资料: 教学成果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6部、国家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2项;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地方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项目各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278项
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全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山东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称号
3次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学校获先进集体奖
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第八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课题名称完成人获奖等级科教融合培养创新型化学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唐波、陈蓁蓁、毕华林、张春阳、董育斌、张志德、刘玉法、王栩、刘金凯、刘庆俭特等奖高师院校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的建构与实践徐继存、毕华林、车丽娜、孙宽宁、潘庆玉、吉标、张莉、王飞一等奖厚基础+精技能: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马池珠、韩晓玲、魏拥军、刘新阳、谭金波、常淑娟基于“三位一体”高水平人才培养平台,促进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毕华林、张春阳、董育斌、王金山、崔官伟、刘金凯、陈蓁蓁、李娜、李平、王栩基于国家标准的教师教育课程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王成新、任建兰、张晓青、陈培安、徐志梅、焦秋生、董春玲,郑昭佩、程钰、高宝棣、吴莹基于国家战略需求的地理科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王成新、任建兰、张晓青、陈培安、徐志梅、焦秋生、董春玲,郑昭佩、程钰、高宝棣、吴莹教育硕士(数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结构优化与实践创新研究傅海伦、杨泽忠、葛倩、王雪梅、于文华、王彬、魏延松理论引领、实践突破、机制创新:师范院校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和实践王新华、李逢庆、赵建民、刘方爱、尹苗、裴光刚、贾斐、丁翠红、杨杰通信工程专业“全方位培养,差异化成才”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杨峰、郑向伟、张化祥、翟临博、王春静、赵景梅、张田以特色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逆境植物学课程体系建设王宝山、范海、宋杰、隋娜、陈敏、袁芳传媒类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马池珠、王宏、王虎、李掖平二等奖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王向东、葛书林、田磊、王晖、于莹、王相英、李斌、孟桦、孙春、于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群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滕树云、程传福、赵曰峰、王春兴、刘杰、修显武、任莹莹、赵丽娜、孙平互利双赢目标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模式创新研究张幼冬、王其和、郑翠、张庆艳、刘丽、侯磊、张琴凤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杨桂文、安利国、尹苗、邵群、祝建平、戴美学、刘箭、张福淼、李华基于馆校合作的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李 健、胡桂香、肖 斌、高守宝、王书运、陈传松、高 嵩、桂维玲、杜 伟、李登旺教育硕士(地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徐志梅、焦秋生、王成新、任建兰、刘长增、朱承熙、赵 勇、陈树洪、赵健羽、马金玉、庞 绪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三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徐继存、王飞、亓玉慧、王永明、高盼望、车丽娜、孙宽宁旅游管理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孙凤芝、贾衍菊、潘华丽、夏同水、黄春霞、韩苗苗文学理论实用教程杨守森、周波、杨存昌、赵奎英、刘蓓、和磊、孙书文、李辉、任传霞、李江峰、吴承笃、杨光、李红春、邹强、厉运伟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生态模式及教学实践策略研究刘方爱、马胜利、苑兆忠、王新华、吕蕾、侯剑、李田来、高保忠、赵晓晖以学生为主体,以成果为导向的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平台建设与应用魏建、刘子凌、李宗刚、周志雄、洪亮音乐教育方向研究生“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冯巍巍、唐宁、查汪宏、李海鸥、宋莉莉、黄明水参考资料: 国际交流据2023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158所院校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有本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1个;在韩国、肯尼亚、巴西、沙特、俄罗斯、加拿大合作建设6所孔子学院(含1所独立孔子课堂)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