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事件一、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为金融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金融安全带来了新挑战
中国人民银行将强化监管科技(RegTech)应用实践,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
二、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 中国人民银行22日宣布,已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并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
规划明确了未来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到2021年,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金融科技应用先进可控、金融服务能力稳步增强、金融风控水平明显提高、金融监管效能持续提升、金融科技支撑不断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繁荣发展
三、央行上海总部发布指导意见 促进金融科技发展支持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 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发展,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系列重要指示和视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契机,近日向辖内金融机构印发《关于促进金融科技发展支持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生态圈、深化金融科技成果应用、加大新兴技术研发、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加强长三角金融科技合作共享、提升金融科技风险管理水平、提升金融科技监管效能、加强人才培养和合作交流八个方面提出40项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是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贯彻落实《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及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有关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讲话精神,支持上海市政府做好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联动发展,着力挖掘上海金融科技发展潜能,深度激发金融科技发展活力,提升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为把上海建设成为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适应的金融科技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四、中国人民银行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为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银发〔2019〕209号文印发),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构建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探索运用信息公开、产品公示、社会监督等柔性管理方式,努力打造包容审慎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着力提升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
五、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设立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英文简称:SAIFR)与上海管会教育培训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指导下,联合推出“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 三级证书认证体系及其培训课程,证书全称为“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英文全称Chartered Global FinTech,简称CGFT
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将提供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和评估体系,为金融科技行业培养所需的既掌握金融知识体系,又具备科技创新理论功底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
六、上海首次将金融科技类纳入紧缺人才开发目录2021年8月19日,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印发《上海市重点领域(金融类)“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
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被列入了金融科技类紧缺人才中的“移动支付人才”和“大数据挖掘、应用金融人才”两个子类
这是上海首次将金融科技类纳入紧缺人才目录中
据悉,符合目录要求的金融紧缺人才,将在落户、安居、出入境等方面享受政策支持和便利
上海将CGFT列入金融科技类紧缺人才目录,表明上海对专业机构探索开展科技金融行业职业能力水平认证的认可和支持
七、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2022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提出新时期金融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
八、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大力引进和培养数字化人才
鼓励选聘具有科技背景的专业人才进入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
注重引进和培养金融、科技、数据复合型人才,重点关注数据治理、架构设计、模型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专业领域
积极引入数字化运营人才,提高金融生态经营能力,强化对领军人才和核心专家的激励措施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