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春海科研成就

樊春海科研成就科研综述樊春海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有:提出了“生物分子识别-生物分子折叠-电子/能量传递”的耦联传感模式,构建了基于DNA分子设计与界面调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深入研究了导电高分子材料的信号采集性能和核酸适体的分子结合性能,构建了基于功能材料识别与信号特性的光学生物传感器;实现了生物分子在纳米材料上的单一和多重组装,构建了基于纳米生物复合探针的超灵敏生物传感器

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多种生物传感的原理设计和传感元件制作,并已研制出多套样机系统 

学术论著截至2019年11月,樊春海在Nature,Nature和Science子刊等SCI杂志发表论文400余篇,他引3万余次,H因子95,六年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Wang, F., & Fan, C. (2016). DNA reaction networks: providing a panoramic view.Nature chemistry,8(8), 738. Zuo, X., Fan, C., & Chen, H. Y. (2017). Biosensing: CRISPR-powered diagnostics.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1(6), 0091. Fan, C., Plaxco, K. W., & Heeger, A. J. (2003). Electrochemical interrogation of conformational changes as a reagentless method for the sequence-specific detection of DNA.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00(16), 9134-9137.承担项目时间项目来源,担任职务200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2011年—2016年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017年—2022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 科研成果奖励根据2019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网站显示,樊春海已申请8项美国、国际专利(2项授权)和20余项中国专利(10项授权)

先后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2007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07年, 2008年,2009年) 

获奖时间项目名称奖励名称2007年度纳米尺度人工界面生物分子行为的研究及其应用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二)2007年度基于DNA分子设计与调控的生物传感检测方法及应用化学行业协会一等奖(排名第三)2014年度多元、协同生物传感界面的设计、组装及生物分析应用研究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18年度核酸信号放大生物分析新方法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排名第二)2018年度纳米材料蛋白冠的化学生物学特性及其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三)参考资料来源: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