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清末发源

上海交通大学清末发源1896年,清政府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上奏《推广学校》一折,建议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

10月,盛宣怀向清朝政府正式上奏《条陈自强大计折》,附奏《请设学堂片》,禀明两江总督刘坤一,拟在上海捐地开办南洋公学,经费由轮电两局捐输,聘请何嗣焜出任总理

12月得到光绪皇帝准允

至此,标志南洋公学正式创立

因学堂地处南洋(当时称江、浙、闽、广等地为南洋),参考西方学堂经费“半由商民所捐,半由官助者为公学”,故定名为南洋公学

南洋公学初建时以培养高端法政人才为办学目标,先设师范院、外院、中院、上院四院,继设铁路班、特班、政治班、译书院、东文学堂等

1897年,盛宣怀呈奏《筹建南洋公学及达成馆舍》一折,提出南洋公学及达成馆均可由轮电两局集捐筹办

聘请张焕纶为中文总教习,福开森为监院

在上海徐家汇赁屋办学

首批招考师范生30名,于4月8日开学,按五层格进行培养

11月9日外院开办,由师范生担任教习

师范生自编《蒙学课本》,风行中国国内

何嗣焜拟订公学第一份办学章程——《南洋公学章程》

招商局认捐规银6万两,电报局认捐规银4万两,作为办学经费

1905年,学校改隶商部,改校名为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始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目标

1906年秋,学校工科之始——铁路工程班成立

1907年改隶邮传部,易校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同年10月,学校的第一个工程专科,即学制3年的铁路专科正式成立

1908年夏,学校增设电机专科,为中国高等学校最早设立的电机系科

1909年,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成立,后于1911年改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商船学堂

1910年,学校建立电机实验室,同年秋,定“勤、俭、敬、信”四字为校训

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高潮声中,唐文治宣布学校改名为南洋大学堂,监督改称校长

该时期学校经费困难,唐文治提出自己减薪一半,师生同心,以维持教学

唐文治还著《人格》一书作为国文教材

该时期孙中山莅校演讲,全校师生开始共同致力于兴建中国实业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