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历史沿革

华东理工大学历史沿革1952年7月,根据全国高等工业学校院系调整方案,中央教育部决定创建华东化工学院;同年8月11日,在华东军政委员会高教部会议室召开关于学校创建工作的座谈会,会议决定学校定名为“华东化工学院”,由交通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东吴大学、江南大学5所高校的化工系合并而成,校址设在上海市江湾政法路195号原同济大学理学院院址;暑假期间,除了五校化工系师生外,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和华东军政委员会的教师也调入学校工作,另有大同大学职工整建制调来学校工作;10月25日,“华东化工学院成立暨第一学期开学典礼”在江湾校址举行,学校隶属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管理局,由其代表中央高等教育部负责领导

        1953年1月20日,中共上海市委高等学校党工作委员会批转同意成立华东化工学院党委会;同年3月,学校开始新建梅陇校区;7月24日,学校首次开始在青年教师和在读大学生中选拔留苏研究生和大学生;8月,学校工业分析专修科的师生全部并入浙江大学化工系;9月,山东工学院化工系调整并入学校

       1954年8月,学校梅陇新校址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月28日,学校将邯郸路以北校舍全部移交给复旦大学,政法路、国权路各处地块及房产全部移交给上海市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局;同年,学校开始招收工农调干生;同年,华南工学院无机物工学专业调整并入华东化工学院;同年秋季,学校全部专业按照苏联办学模式,开始改4年学制为5年

    1956年7月,学校创办夜大学;同年11月,学校获准首次招收(副博士)研究生;同月,学校首次招收外国留学生;12月,学校归上海市人民政府领导

      1958年9月,学校开始招收工农预科(1961年起停招);同年,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立“中国科学院重有机合成研究所”(1962年划归学校后改为华东化工学院塑料研究室)和“中国科学院海水化学研究所”(1962年底停办)

       1960年10月,学校被中共中央列入64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行列,隶属教育部直接领导

1965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内地三线建设华东化工学院等4所重要大学分校,学校部分保密专业西迁至四川省自贡市建设西南分院,代号“652工程”

1966年,“文革”爆发后,全国高校全部停止招生,在校的师生一律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学校校党政领导先后“靠边站”;同时,招研工作被迫停止

1967年1月12日,学校校造反派组织——红旗兵团“夺权成功”,学校工作全面瘫痪

1968年3月8日,学校成立了以学生为主的“华东化工学院革命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继续搞运动

8月26日,1000多名工宣队、军宣队开进学校,继续开展“清理阶级队伍”、“斗、批、改”等一系列运动

 1969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同意,学校划归上海市领导;同日,学校举办石油化工专业教育革命学习班(又称试点班),学制为2年

 1970年5月27日,学校举办化学肥料专业试点班

5月28日,学校开办“五·七”干校(1974年起停办)

同年,学校成为中国首个核电站建设工程(代号“728工程”)承担会战任务的负责单位之一

    1972年4月,学校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工农兵学员

8月,经上海市委决定,学校改名为上海化工学院

12月4日,学校恢复党委建制

同年,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更名为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

1973年1月,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化学系和上海财经学院部分教师调入学校

同年,学校四川分院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4年9月,恢复招收留学生

 1976年10月,学校恢复招生和教学,各项工作重新走上正轨

 1977年12月,学校重新开始招收本科生,本科学制恢复为四年

 1978年,学校重新作为全国重点大学划归教育部直接领导

同年,学校恢复招收研究生

同年11月,学校与上海市化工局、卢湾区政府合办上海化工学院分院

   197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停办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原校址改办四川化工学院(现四川轻化工大学)

 1980年8月,教育部批准学校恢复华东化工学院原名

 1981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获设化学工程等5个博士学位授予点

 1982年5月,学校与常州市科委、经委、计委签订了全面技术协作联合协议,建立上海高校第一个科研生产联合体

同年9月,夜大学恢复招生

  1984年6月,学校为化学工业部、石油工业部、中国石油总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和山东烟台、枣庄地区及上海市定向招收政治学干部专修科学员

同年,华东化工学院分院并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198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首次建立化学工程和工业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88年10月,学校成为国家教委3所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之一

 1989年2月,学校与部分重点工科大学发起成立“全国16所工科重点大学科技工作研讨会”

1991年,学校获批全国第一个生物化工博士点

 1992年,华东化工学院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评估国家级优秀学校”

 1993年2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

3月,学校首次被评为“上海市花园单位”

1995年12月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签约,决定共建、共管华东理工大学

 1996年6月,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

同年,上海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华东理工大学,成立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后改建制为华东理工大学金山校区)

 1997年10月25日起,学校接受国家教委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海市政府共同建设

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6月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11月30日,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实质性并入华东理工大学;同月,学校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联办首届IMBA班

2001年,学校首批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2002年3月,教育部批准学校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成立

2003年3月,学校被批准为国家首批实施自主招生改革的高校

 2004年4月,学校开始建设奉贤新校区,占地1544亩

9月,学校首次招收国防生

 2005年12月,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建立

 2006年11月,学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同月,华东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成立

   2007年7月,奉贤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同年8月15日,金山校区转制成立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金山科技园

 2008年4月,学校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同年7月,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10月,学校获准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10年4月,学校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同年6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2011年4月,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发起成立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

 2012年9月,学校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同年11月,学校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成立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诺丁汉高等科学院;同月,华东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成立

   2013年5月,学校被确定为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同月,学校与奉贤区人民政府签约共建“上海生物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2014年3月,学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同年10月,学校入选“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

   2015年12月,学校获批全国第一个生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16年11月,学校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7年7月,学校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年8月,学校被认定为“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学校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10月,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在学校成立;同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成立;11月,学校与徐汇区人民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华东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和“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现代能源技术研究院”“生命健康研究院”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同年6月,学校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

   2019年4月,学校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同年,学校与法国化学工程师院校联盟及雷恩国立高等化工学校合作创建华东理工大学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

  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同年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12月,华东理工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签约仪式举行

   2021年1月,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年2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 同年9月13日,华东理工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成立;  12月,华东理工大学举行物理学院成立揭牌仪式暨物理学科发展论坛举行; 同月27日,现代生物医药产业联合学院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

 2022年,学校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